看到书协前副主席聂成文在研讨会上公开批评王冬龄先生,聂成文言辞犀利、情绪亢奋,时不时地向周围的人询问以寻求认同感,但是余者皆面露尴尬,不与附和,被询问者也未支持他的观点,此情此景让人倍感欣慰。
书坛权阀的时代已经过去了,每个人都有自由、独立的思考,不再委身于权阀的意志,书法将迎来更为开放和自由的发展空间。
被聂成文痛批的王冬龄先生享誉国内外,被多所世界名校聘任为艺术教授,作品更是屡创拍卖新高。另一位被聂成文痛批的陈海良先生现在已经是国展评委,其书法水平受到专业人士的高度认可。
展开剩余81%尽管聂成文歇斯底里,拍案摇指,依旧难掩别人光芒。他的声音与其说是艺术评价,不如说是对曾经权势的眷恋。
聂成文代表了书坛一个时代的一批人,与之相似的还有那位欧楷书家,这些人以循规蹈矩为准则,以复刻古人为荣耀,以机械训练为本事,鼓吹技术至上,贬斥艺术发挥,善于打造人设,大肆挞伐异己。
他们似乎并不关注自己的艺术水平,总盯着别人来说事,用批评、否定他人来彰显自己的书法认知,卖力的攻击他人,将自己塑造成出淤泥而不染的塘荷。
这些人自诩为传统书法的捍卫者,其实就是古板守旧的封建阁老,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,畏惧独自前行,为了获取内心慰藉,誓要将其他敢于开拓创新的人都拉下马。
书法的时代真空,让这些因循守旧的人获得了一定的话语权,这份话语权被他们利用的畅快淋漓,满嘴的大道理和别人的缺点。
曾几何时,这些人的一些言论还是蛊惑了部分民众,对当今书坛创新书法家造成了很强大的舆论攻势,他们也成功树立起天下皆浊我独清的光辉人设。
然而,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和艺术教育的普及,这种简单粗暴的批评方式正在失去市场,人们越来越能够独立思考,辨别真伪。
对当今书坛的期望,首先是要建立更加开放、包容的艺术评价体系。艺术评价应该以理服人,而非以势压人;应该鼓励多元发展,而非强求一律。
书法作为艺术,其价值评判标准应该是多元的、开放的,既要重视技法的精熟,也要看重创意的独到;既要尊重传统的积淀,也要鼓励现代的创新。
其次,期待书坛能够形成更加健康的学术氛围。书法创作和理论研究应该相互促进,共同发展。
批评者应该以建设性的态度提出意见,创作者也应该虚心接受善意的批评。只有在这样的良性互动中,书法艺术才能不断向前发展。
看到与会者冷漠回应聂成文的言论,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旧时代的终结,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。
那些固守陈规、排斥创新的声音终将被时代淘汰,而那些勇于探索、敢于突破的创作者必将引领书法艺术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。
在这个意义上,人们不再盲从权威,而是学会独立思考;不再简单否定,而是懂得辩证看待;不再固步自封,而是勇于开拓创新。
发布于:辽宁省
